手表拋光技術
平實的拋光工藝是最重要的精飾技術之一。它能凸顯表殼形態,強調不同部分的特色,并在視覺上整合寶石鑲嵌、雕飾紋、雕刻的效果,使表殼成為一個耀目的整體。
在百達翡麗,這種稱為“自由浮動”或“浮動拋光”的工藝一直以來均以手工完成。這項精細的工藝在操作時不能施加壓力,因此難度特別高,但它能制造極為光滑的拋光表面。根據期望達到的效果,拋光師會采用尺寸及材質不一的打磨滾輪。滾輪所用的材質各異:包括織物、毛氈或動物皮毛(真毛或合成物),每個磨盤都涂有一層薄薄的研磨膏。拋光是細致而耗時的工作。以金質表殼為例,其拋光工序平均需要1.5個小時,而表鏈拋光所需的時間可達2個小時,一枚精致的鉑金表殼則需要4個小時。
無論去除金屬毛邊和拋光操作的強度多大,所有部件、機芯和外觀零部件的形狀和其他方面都必須保持不變,且符合百達翡麗印記的標準。
拋光工藝包括以下類型:
鏡面拋光:給部件帶來獨特的雙重視覺效果,視不同的光線而定,表面會呈鋼灰色或深沉的啞光黑色效果。
緞面磨砂拋光:裝在小馬達上涂有精細磨砂膏的打磨頭能產生柔和的霜面效果。
圓形緞面磨砂拋光:用手動車床或精細砂紙打磨出一種天鵝絨般質感的深邃效果。
金剛砂起絨拋光:在鑄鐵手工打磨盤上涂滿用磨砂材料與油、水混合而成的研磨漿。將零件在盤上劃8字進行打磨,產生柔和的精飾效果。再用干燥的砂紙條磨出金剛砂起絨效果。
毛氈拋光:采用裹有毛氈及涂有拋光劑的滾輪,能用于打磨金屬、玻璃甚至珍貴寶石等材質,令經過拋光或緞面加工的金屬部件表面更為精細。
拋光一旦完成,只要用手觸碰——無論多干凈——都會損害拋光成果,留下肉眼雖看不見,但在專家的放大鏡底下卻顯露無遺的微小痕跡。正因此,制表工坊的工作人員必須佩戴棉布手套或橡膠指套進行作業。表殼和表鏈離開拋光師后,將被送至質量檢測,還會涂上在運送過程中起保護作用的“藍漆”。這種涂層可以在之后的工序中保護時計,直至交付時才會清除。
在百達翡麗時計表盤的制作過程中,最后的精飾環節包含一系列專業技術和手工藝,以求在美感與清晰易讀間達到平衡。
介紹
如果說表殼是容納復雜機械結構的身體,那么表盤就是時計的面孔,是迎接我們目光的部分。有了表盤,時計內的數百枚零件才能配合運作。這枚金屬圓盤為我們詮釋了由齒輪、叉桿、小齒輪及下方的游絲組成的微觀世界,將它們與指針和玻璃隔開。
表盤的制作
表盤制作并不是鐘表制造的一個分支,而是可以自成一體的專門工藝。表盤是時計中負責與佩戴者互動的部分,因此不僅要美觀協調,還要清晰易讀。這需要表盤工匠和拋光師的精湛手工藝,以及代代相傳的行業“秘訣”。制作一枚百達翡麗表盤需要4至6個月時間,包括裝飾工藝在內,有50至200道工序不等。
每一款表盤都與眾不同,且各自擁有一份系統化的制作流程(或稱“工藝路線”),其作用類似于烹飪食譜,保證沒有人會忽略任何一項所需的工序。這樣的流程大約有600多套,每塊表盤的處理必須依據配套的流程進行。下面這份清單列舉了為Ref. 5159G超級復雜功能自動返回式萬年歷腕表制作帶手工雕飾紋中心的表盤所需的工序:
沖裁表盤底板:塑造表盤外形、中央孔洞及視窗
焊接底部以固定表盤,為后續工序做準備
磨平:用磨砂紙磨平機械設備留下的痕跡,磨滑表面并準備拋光
用棉花盤做成的刷子拋光,為隨后的操作準備完美光滑的表面
銑削(又稱磨削)出中央凹陷部分,為雕飾紋工序做準備
雕飾紋雕刻:雕刻出日輝槽紋
電鍍與裝飾:電鍍工藝就是借助電化學方法在一種金屬表面鍍上另一層金屬,以防止金屬銹蝕(比如為底板鍍上一層銠)。接下來,表盤會進行噴砂和起絨處理,然后涂上最終的顏色
涂纖維素漆:涂上透明保護漆
在弧形標志牌上手工轉印“Patek Philippe Genève”字樣,為表盤加印“Swiss Made”字樣,并添加帶數字和標記的內圈刻度環
每項操作完成后,要用可生物降解的清潔劑對表盤進行超聲波清潔。
百達翡麗手表
手表琺瑯工藝
百達翡麗常常運用琺瑯工藝來裝飾表殼和表盤,它是加工難度最高的珍稀工藝之一。在超高溫度下焙燒玻璃粉末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失敗,不過成功完成之后,無論是其光彩照人、如珠寶般閃耀的色澤,還是柔和的外觀,都美不勝收。
長期以來,這項精巧工藝已經瀕臨消亡——但在百達翡麗卻不存在這個問題。百達翡麗一直以來精心保存并呵護著琺瑯工藝,并頻頻采用琺瑯裝飾來打造攝人心魄的美麗時計(琺瑯裝飾所需工時從數小時到數星期不等,微繪琺瑯甚至要花上幾個月時間)。
琺瑯工藝的制作步驟包括:將彩色玻璃或琺瑯顏料研磨成滑石粉狀的粉末,然后與水或油混合(百達翡麗一般使用薰衣草油),再將磨好的琺瑯填料準確地涂在備好的金屬表面(有時采用細如發絲的刷子)。待其風干后,涂好琺瑯彩的表面會送入窯爐中以850°C的高溫煅燒,玻璃粉末或琺瑯顏料會熔化,形成全新的堅固表面,并和金屬底座熔為一體。
為制造出不同的層次,有時需要進行數十次煅燒;還要覆上一、兩層透明琺瑯涂層以提升最終的深度和光澤。由于琺瑯的顏色在煅燒過程中會產生變化,因此琺瑯工匠不僅必須是出色的藝術家,還得是有先見之明的煉金術師,能預估琺瑯的色彩變化,并準確預判完成后的色調。
琺瑯工匠會使用一種或結合多種古老的琺瑯工藝來裝飾時計——包括掐絲琺瑯、內填琺瑯、金片嵌飾琺瑯和微繪琺瑯。欲了解各項復雜工藝,請訪問百達翡麗保養網站的珍稀工藝頁面。
限量生產的Calatrava系列Ref. 5116 腕表采用簡約素凈的琺瑯表盤,手工燒制的純白羊皮紙風格琺瑯表盤清晰易讀,無與倫比,泛有羊皮紙的光澤。對比之下,該表款的黑色羅馬數字時標顯得格外醒目。
雕飾紋
這項古老的手工雕飾紋工藝用于雕刻僅有數十分之一毫米,甚至僅有約0.003至0.004毫米深的槽紋。雕飾紋縱橫交錯的紋路可以產生捕光捉影、千變萬化的效果;光線自中央向外擴散,尤其引人注目。
車床類型主要有兩種:直線車床和玫瑰鏇床。第一種用于切割能以任何角度交叉的直線線條:比如Calatrava系列腕表表圈上最著名的90度巴黎釘紋圖案。玫瑰鏇床則更為著名,其主軸可以制造曲線紋路,因此能形成更為豐富多樣的圖案。
工匠對他們手中的機器了如指掌并且引以為豪,因為這些機械設備的使用說明早在200多年前就已失傳,而百達翡麗正在使用的這些玫瑰鏇床,都是日內瓦百達翡裝飾麗博物館收藏展品的精確復制品。
雕飾紋于19世紀在制表業界蓬勃發展,但到了20世紀末,它一度面臨徹底消失的風險,了解這些古老車床使用方法的工匠也所剩無幾。不過,在千禧年結束之際,對精良裝飾和幾何圖案的需求大量增加,令這項工藝絕處逢生,而剩下的工匠也得以將寶貴的知識傳承下去。
今天,真正的手工雕飾紋工藝師少之又少,在百達翡麗的悉心呵護下,再加上他們對傳統工藝的熱愛,這項工藝才得以繼續傳承。
其他裝飾
這些大多由手工進行的工序能為表盤帶來色彩或壓紋(啞面、半啞面等等),還會影響其最終色澤的光彩和深度。工匠在此過程中使用的研磨物料,是將天然石材磨成細粉狀再與水混合而成。因此,穩定的技術及磨料混合物的均勻度都至關重要。
日輝紋:用金屬毛刷和研磨膏來創造從表盤中央向邊緣擴散的紋理光澤。操作時需要高度穩健的手工。完工后的表盤在沿軸線旋轉時,呈現絢爛的日輝效果。
垂直緞面磨砂:同樣需使用金屬毛刷和磨砂膏。刷子每根刷毛的長度必須絕對一致,且完全筆直,操作時必須小心地將刷子往下拉。
噴砂:仔細將表盤安裝在機器上,用碎石加水進行激烈的噴砂處理,直到表盤形成精細的磨砂表面。
起絨處理:利用兩種噴砂處理形成,首先直接進行上述噴砂處理,獲得啞光表面;接著用韃靼膏做研磨材料,帶出奶油色的柔和絨面效果。
涂色上漆
在這個階段,表盤會送到電鍍工坊進行最終著色,因為電鍍工序亦可帶來一系列不同的顏色。要獲得完美的色澤需經過多個步驟,包括在不同金屬色調的化學制品中反復浸泡,以取得準確的效果。對一些表款來說,起絨處理是最終步驟;對于著色表盤而言,則要經過第二次電鍍,表盤呈現出微妙的全新色澤時,這道藝術處理才算完成。
表盤還能上彩漆,有黑色、藍色、淡紫色和白色等等——在精鋼材質的Aquanaut Luce系列中可以看到這些不同顏色的表盤。此外,表盤完成上色之后,會涂上一種清亮的纖維素清漆以防止氧化。
上漆工序必須在嚴格控制的環境下(一個專門的凈室隔間)進行。上漆過程中,細小的灰塵粒子或污染物會附在表盤上;一旦發生這類情況,不論此前完成了多少工作,這塊表盤都只能作廢。正因為如此,清潔標準極為嚴苛。工作人員必須穿上防塵服,事先用消毒紙清潔上漆的隔間。工作人員均勻地為表盤涂上清漆,然后放在一旁靜置,待其在房中自然晾干,接著再上一道漆,以獲得完美的色澤。
寶石鑲嵌
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和鉆石——所有寶石的品質必須達到同類產品中的最佳等級,并且符合百達翡麗印記的嚴格標準。就鉆石而言,百達翡麗僅采用成色在D色至G色之間的頂級鉆石。鉆石的凈度必須達內無瑕級(IF),而切工等級必須達到“極優(excellent)”和“優良(very good)”的國際標準。百達翡麗的寶石歷來以手工方式鑲嵌,絕不使用粘合劑。鑲嵌師將每一粒珍貴的寶石放入底座,再小心翼翼地折合周圍的金屬圈(通常是黃金)。每一排寶石必須朝向統一且高度一致。無論寶石的鑲嵌方式如何,傳統式、不規則鑲嵌(比如仿照星空鑲嵌)或是長方形和數字,鑲嵌師永遠都要考慮每塊寶石的形狀和特點,以呈現其最耀目的魅力。
手表轉印
表盤經過著色和/或上漆后,便進入轉印環節(法語為“décalque”,又稱為移?。?。在這個巧妙的平面印刷過程中,表盤上的任何印刷元素都由一塊油墨雕刻板,用硅墊轉印到表盤上。表盤上的數字、外緣刻度、計時器以及各種標識等所有細節,均以這種方式處理。這項工作亦精細無比,必須使用所謂的“白色房間”,即另一種嚴格控制微塵和污染物的地方,操作人員需要穿戴全套裝備和口罩,避免帶入任何微塵粒子。這道工序需要以雙手平穩地施加恒定而均勻的壓力,并保持敏銳的目光。對于不同表盤,轉印工序可能需要重復數次,用不同的底板和硅墊來轉印所有印文和色彩;在等待轉印不同元素的間隙,表盤被放在一個恒溫箱內晾干。
數字或時標
表盤表面的小時刻度可以通過手工轉印,手工壓嵌18K金,又或者以圓形、長方形鉆石制成。金質立體時標或鉆石時標常是“鑲刻”在表盤上,形成一定厚度,增強對比。無論表盤的基礎材質是什么,無論采用棒狀立體時標、羅馬數字或阿拉伯數字時標,百達翡麗均采用18K金。和表盤底板一樣,時標在嵌入表盤之前,要經歷一個漫長的生產流程。制造時標的步驟數以百計,但一如表盤的制作,第一個階段永遠是模鍛或沖壓(鍛造微型“半成品”)。
下一道工序是為時標琢面。利用配有鋒利金剛鉆工具的機器為時標打造切面(在邊緣打出類似于寶石表面的細小有致的棱面),進行平面鉆石拋光或倒角,令其更清晰易讀。然后為每一枚時標逐一拋光。
表盤上的最后一項操作是壓嵌時標。該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需高度靈巧的手工技藝和專注力,來保護已經過數十項極端復雜工序的表盤。操作人員用鑷子將時標“腳”逐一穿過細小的導孔(一種微型穿孔),固定在保養位置。這些“腳”極為細小,用手指觸摸比用肉眼觀察更容易感覺到。一切裝嵌完畢后,工藝師會小心翼翼地翻轉表盤,開始鉚接,用手持的高速金剛石磨砂輪或尖角,把時標的小腳壓平在表盤底板背部,進行永久固定。
根據百達翡麗印記的標準,嵌入的數字或時標必須為金質并以該種方式牢牢固定,確保達到最長使用期限。
本文鏈接:http://www.travelpriva.com/fwzx/llssj/69.html